News / In Focus

NSRRC、第二十五屆、用戶年會、2019
第二十五屆用戶年會暨研討會於9月17至20日順利舉辦
   
2019/10/23
     「第二十五屆用戶年會暨研討會」於9 月17 - 20 日舉行,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所林宏洲教授擔任主席與本中心古慶順博士負責籌劃,除年會與兩個研討會之外,為慶祝年會二十五周年,特別舉辦路跑活動及科學攝影比賽。今年共計498人參加,包括62位國內外講員。

       用戶年會首日由用戶執行委員會(UEC)主席林宏洲教授主持開場,接著由本中心羅國輝主任簡報中心現況與未來展望。本屆年會邀請日本東北大學Masaki Takata教授,以「Building a New Range of 3GeV Facility – Challenge of Super Lightsource for Industry Technology in Japan (SLIT-J) Project」為題發表大會演講。在光源組林明泉組長與實驗設施組黃玉山組長先後向用戶報告設施發展進度後,進入用戶大會(Town Meeting)的議程。

       次日早上的路跑活動結束後,分別進行材料科學、物理/化學科學和生物科學三組的壁報口頭報告。下午的「陳守信中子科技與應用榮譽講座」由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Bruce D. Gaulin教授主講;接著分組舉辦五個研究群討論會 -- 蛋白質結晶學、粉末X 光繞射、X 光吸收光譜、X 光與中子散射及同步輻射顯微術,有別於往年的模式,今年延長研究群討論會時間,以邀請專題演講的模式,讓討論會更聚焦某些研究技術與課題。

       用戶年會兩天的議程中,安排1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用戶演講,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有243篇壁報參加展示,其中含148篇壁報比賽及9篇口頭報告比賽,得獎者(名單如下)於第二天大會晚宴前接受頒獎表揚,在晚宴上,林宏洲教授將UEC主席交棒給清華大學工程及系統科學系陳燦耀教授。
 
  組別 得獎人 指導教授 單位
口頭報告比賽
「台灣之光」獎
生命科學組                                                                     從缺
材料科學組 Gabriel Nicolo De Guzman 胡淑芬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
物理化學組 Dinesh Bhalothia 陳燦耀教授 清華大學
壁報展示比賽
「傑出獎」
生命科學組 黃佩瑜 李耀昌博士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材料科學組 許家碩 陳浩銘教授 台灣大學
物理化學組 劉家齊 莊子弘博士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壁報展示比賽
「優等獎」
生命科學組 陳葶 鄭惠春教授 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組 李潔瀅 王柏堯教授 彰化師範大學
劉懿德 楊展其教授 成功大學
陳致融 劉如熹教授 台灣大學
林世和 徐善慧教授 台灣大學
高竹均 黃爾文教授 交通大學
物理化學組 Shaham Quadir 陳政營教授 中央研究院
施延品 王家蓁教授 中山大學

       接下來的兩天,共舉辦了兩場研討會,摘要如下:

Workshop I:Applications of Small- and Wide-Angle X-ray Scattering in Polymer and Biomedical Industries (小/廣角度X光散射技術在高分子與生醫製藥產業上之應用)

       利用同步輻射小角度/廣角度X光散射技術,可以非破壞性之方式獲得軟物質內部自數埃至次微米尺度結構,以及大尺度複雜蛋白質及其複合物之結構解析。此研討會於9月19日舉辦,由光源產業應用小組黃彥之博士、X光散射小組鄭有舜博士與施怡之博士、材料科學小組莊偉綜博士籌辦,上午場為高分子領域,下午場為生醫製藥領域,除審視TLS BL23A1在生物小角散射方面的研究經驗與成果,並對未來TPS 13A1可能的產業應用方向進行交流。

       首位講員來自工研院材化所高分子組黎彥成博士,說明高分子加工製程對產品最終性質之影響,與X光散射技術用於不同製程下材料微結構解析之重要性。清華大學化工系陳信龍教授講解小角度X光散射技術可用來獲得材料內部不同尺度結構,有助於業界的產品開發。遠東新世紀研發中心吳冠毅博士提出用 X光散繞射技術來了解高分子結晶、非晶分佈以及排列方向性等,進而改良新型纖維材料之製程。交通大學應化系王建隆教授介紹同步輻射技術與一般實驗室級儀器之差異,並說明高分子在拉伸過程中結晶晶粒的排列情形與石墨膜內部結構隨製程不同而產生之變化。

       下午的演講從三軍總醫院神經科周中興主任開始,他分享了如何利用X光散射技術獲知細胞層片細部結構,以及細胞層片技術未來在腦部再生醫學的應用。寶血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建成博士介紹針對促進傷口癒合所研發之新產品,並說明X光散射技術可進一步用來探討產品與生長因子間的交互作用。博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柏懿博士分享其研發團隊如何改善舊式白蛋白之產品變異性,以創造新一代化學定義白蛋白。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林淑宜博士展示了X光散射技術如何偵測脂多醣脂質分子,在金奈米粒子上不同之排列方式與降低細胞毒性的關聯性。

       下半段由本中心葉奕琪博士介紹TLS BL23A1與TPS 13A1的線上高效液相層析分析系統,可整合小角散射量測︑可見光紫外光光譜儀與折射儀之量測結果,並提供樣品的結構與組成訊息。中研院網格計算中心嚴漢偉博士介紹生物小角散射光束線之數據儲存與分析平台,以人性化的設計來提高業界與學界對X光散射技術的接受度。最後由來自中研院生化所的何孟樵博士講解如何利用小角散射與分子動力學計算解析磷酸酶與磷蛋白的辨識機制與交互作用。

Workshop II:Scientific Opportunities of Soft X-ray/VUV Nano-spectroscopy & Nano-imaging at TPS (奈米光譜與顯微術在軟X光及真空紫外光區的科學新契機)

       有鑑於新穎材料是近代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9月19、20日舉辦了以先進能譜/顯微術研究新穎材料之研討會,由本中心負責建造軟X光奈米顯微實驗站(TPS 27A1)的魏德新博士、莊子弘博士、許紘瑋博士,以及奈米角解析光電子能譜實驗站(TPS 39A1)的鄭澄懋博士共同籌辦。TPS 27A1的掃描穿透式X光顯微(STXM)實驗站首度引入全新的STXM實驗技術,可分析能源與環境材料,還能探測臨場過程(operando)。TPS 27A2的光電子影像暨奈米能譜(PRINS)實驗站除涵蓋TLS 05B2光電子顯微實驗站的功能,還兼具核層電子成像,及momentum microscope的能力。TPS 39A建置兩座具備微/奈米空間解析度的ARPES實驗站,國內研究團隊將可結合橢圓偏振光源和自旋探測器來探索新穎材料的(自旋)電子結構,大幅提升國內在相關先進材料的研發動能。本研討會就相關實驗技術和新穎材料在創能、儲能、和節能中所能扮演的角色與科學研究新契機進行討論。

       首先,來自成功大學的郭宗枋教授介紹鈣鈦礦光電電池和發光二極體(perovskite-based PV and LED)的發展近況與其面對的挑戰。韓國漢城大學Jongwoo Lim教授介紹如何利用掃描式穿透X光顯微鏡(STXM),首度觀測到鋰鐵電池中的微區電化學反應。日本UVSOR光源Takuji Ohigashi教授介紹了他所負責的STXM實驗站和其功能特色。淡江大學董崇禮教授分享了他過去10年以同步輻射原位臨場分析技術進行能源科學研究的歷程。法國SOLEIL Jose Avila博士報告其所負責的ANTARES實驗站,以及他使用奈米角解析光電子能譜術探測新穎二維材料/異質結構時,發現的嶄新資訊。成功大學楊展其教授講解如何透過雷射光來對鐵電薄膜,進行微區域特性的調變,並提出相關研究需要同步輻射顯微術協助的議題。清華大學邱博文教授以其最近的實驗結果,指出現今二維材料(1T phase WS2)的電性傳輸行為與理論預測頗有差距,希望同步輻射微區能譜術可協助釐清出現此差距的緣由。中央大學溫偉源教授報告了二維材料的特性可藉由其結構缺陷來調變,和同步輻射顯微術可以進行的研究新契機。

       次日,由日本UVSOR光源Satoshi Kera教授開講,他介紹以光電子能譜術探討有機分子在吸附於表面或界面所造成的電子結構變化,也分享了UVSOR在momentum microscope的規劃。德國Peter Grünberg Institute陳盈君博士報告了目前世界唯一位於同步輻射光源之momentum microscope的最新實驗結果,清楚的展示了此顯微鏡的強大功能。最後,清華大學徐斌睿教授和中山大學郭建成教授,分別介紹了他們使用掃描穿隧顯微鏡、同步輻射技術所進行的表面微磁學研究成果,及對未來台灣光子源軟X光顯微實驗站的期許。
第二十五屆用戶年會團體照
NSRRC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