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In Focus

簡訊, Newsletter
本中心第115期簡訊已經出刊
2020/12/24
       今年用戶年會暨研討會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雖延後舉行,在主席清華大學工程及系統科學系陳燦耀副系主任及本中心劉振霖博士遵循防疫原則籌辦規劃下,會議仍順利於11 月10 - 12 日完成。今年除了用戶年會及三個研討會,研究群討論會新增微米單晶(mXRD) 領域,並首次於年會期間安排「台科大- 國輻中心雙邊參訪座談會」,另外針對台灣光子源第三期光束線設計建造進行說明。今年總計邀請75位學者專家給予演講,雖國際疫情嚴重,本次會議仍有超過400人參加。
      同樣受疫情影響延後舉辦的台灣光子源OPEN HOUSE活動,今年仍報名踴躍,場場爆滿,10月31日活動當天適逢萬聖節,除了趣味闖關遊戲、VR體驗、阿卡電影院等活動,現場還有大小朋友的變裝派對,此外,李宏銘科技新知文教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兆赫光電中心也共襄盛舉,現場操作電漿球與起電機等教具,並提供DIY探索活動,寓教於樂。
      配合科技部政策,本中心近期透過記者會對外推廣研究成果。為了幫助業界提高產值並帶動創新升級,與業界攜手量身客製設計「微型紡絲機」,利用高亮度X 光的特性,即時監控加工過程中紡絲微結構的動態變化,調控最佳的製程參數,極具產業競爭力。另外本中心李耀昌博士團隊開發「紅外線蠟吸附動力學影像數位技術」,只需要6 - 15 分鐘,就可以從病理組織切片及細胞樣品上變異的醣衣辨識癌細胞,除此之外,此技術還可以應用在腎臟病的診斷和預後評估,目前已進入臨床驗證階段,記者會後引起民眾熱烈迴響,大大加強一般民眾與科研成果的深度鏈結。
      本期收錄12篇「研究成果」,以下僅節錄部分論文摘要,更多精彩成果請詳閱本期內容。溫泉紅藻能在高濃度金屬的極端環境下生存,可以作為移除重金屬的重要材料,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所劉雨庭教授團隊與本中心李耀昌博士合作,首次確立溫泉紅藻的鉛吸附能力和機制,歸納出溫泉紅藻有四個抵抗鉛毒性的機制,因此可以大幅增加鉛的吸附量。淡江大學物理系莊程豪教授團隊與本中心詹丁山博士、盧英睿博士合作,成功混和黑磷與石墨層狀物來取代單一石墨片負極,兼顧高鋰離子儲存量和快速充放電優點,並使用膠狀聚苯胺當作包覆衣,避免與外界電解液形成阻礙層,良好穩定的結構提供更多充放電容量區塊,在電池材料領域獲得極大的突破。了解催化劑在進行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時的動態結構變化有助於構思出更有效的設計方法,臺灣大學化學系陳浩銘教授團隊利用臨場實驗詳細的闡述雙金屬催化劑在進行催化反應時,自身的動態結構變化對於催化效果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了解Eu摻雜下,如何影響Sr2SiO4:xEu3+發光機制與電子及原子結構的關聯性,高雄大學應用物理系邱昭文教授、淡江大學物理系彭維鋒教授團隊與本中心同仁合作研究,發現Sr2SiO4:xEu3+電子與原子結構影響發光行為的關聯性,有助於未來發光材料的研究。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前往本中心網站查看(https://www.nsrrc.org.tw/chinese/publicBrief.aspx?ViewID=20201216110224142)
第115期目錄如下:
  • 編輯的話
  • 重要事務
  • 近況報導
  • 專文
    • 用戶執行委員會主席的話
    • 第二十六屆用戶年會暨研討會
  • 研究成果
    • 黑磷混合物提升鋰電池的高充放電速度和容量
    • 單層二維薄膜誘發異質結構(Co/MoS2)的磁異向性
    • 突破自由徑之電子光子超快動力學-飛秒尺度中拓樸絕緣體之紅外光光譜研究
    • 鈀與氧化鎳在次奈米尺度的局部界面偕同效應開啟超高效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反應路徑
    • 碲化鉍熱電接點之界面穩定性
    • 新穎多鐵性材料Mn2V2O7 之室溫鐵彈性及低溫反磁鐵研究
    • 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反應中銅催化劑的動態結構變化
    • X光吸收與發射能譜術研究Sr2SiO4: xEu3+發光機制與其電子和原子結構關聯
    • 磷酸鹽轉運膜蛋白晶體結構- 解析人類磷酸鹽轉運膜蛋白-SLC20
    • 國產先進金屬3D列印材料的基礎科學研究
    • 利用紅外光譜顯微術、穿透式X光顯微術及X光吸收光譜解析溫泉紅藻累積鉛之分子機制
    • 以臨場X光分析技術研究Keplerate型多金屬氧酸鹽儲鋰材料
  • 光源運轉及實驗設施
  • 用戶資訊
  • 同步加速器光源相關會議與課程
  • 光源運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