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In Focus

簡訊, Newsletter
本中心第114期簡訊已經出刊
2020/09/29
       本中心用戶臺灣大學周必泰教授團隊使用中心光源解析金屬化合物分子在基材上排列的結構及方向性與材料特性的關聯性,克服高效能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限制,在近紅外線生醫影像等方面有關鍵的突破,其成果刊登於國際光電領域最頂尖的「自然光電」(Nature Photonics) 期刊。本中心魏德新博士所主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與德國彼得葛倫伯格研究中心(Peter Grünberg Institute) 合作,利用中心光源對「鈷/ 二硫化鉬異質結構」進行特徵研究分析,為磁異向性的起源與操控,開闢一個嶄新的視野,傑出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奈米視界」(Nanoscale Horizons),並獲選為期刊封面內頁。本中心林麗瓊董事及用戶吳乃立教授、楊展其教授、葉晨聖教授、劉全璞教授、林錕松教授、何政恩教授亦於今年5 月榮獲有庠獎座及論文獎。對於以上用戶及同仁的傑出表現,中心與有榮焉。
       TPS 45A 次微米軟X 光能譜光束線實驗設施為TPS 第一座跨國際合作光束線,主要目標在提供一座小光點、高亮度、高能量解析力的新穎軟X 光光束線。此實驗設施規劃了兩座實驗站,一座為德國MPI 所負責的高解析光電子及光吸收能譜實驗站,一座為淡江大學物理系負責的TKU 軟X 光發射能譜實驗站。目前已建置樣品傳輸機構及實驗數據擷取操作介面,提供用戶進行電子結構與能帶結構相關的研究課題,搭配高光通量、高能量解析力與小光點的特性,期能成為探究低維度微小材料和強關聯材料的研究利器。本期將專文說明試車成果與設施功能概要。
       本期研究成果選錄12 篇用戶傑出論文介紹,其中包括中興大學侯明宏教授、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Kehn-Hall 教授與本中心鄭有舜博士團隊共同合作,以蛋白質非典型交界面作為藥物標靶位點,成功開發出可以作用於冠狀病毒核殼蛋白上高度保留的非典型交界面,進而抑制病毒複製的藥物P3 (5-benzyloxygramine)。銻是毒性極強的類金屬元素,現場快速準確測定銻的濃度及價態是研究地下水銻污染問題的基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景傳勇博士研究團隊與本中心詹丁山博士共同合作,使用原位X 光吸收光譜- 電化學聯用技術,實現了對環境中痕量銻的富集及形態分析。電子自旋態躍遷和金屬間電荷轉移能從本質上改變材料的結構和物理特性,但這兩種效應很少被發現在特定材料中順序發生,本中心陳錦明博士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型氧化物PbCoO3 中,在高壓下會同時呈現兩種奇特現象。日本東京大學Iwao Matsuda 教授、清華大學唐述中教授及本中心鄭澄懋博士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發現對於半金屬鉍在量子尺度效應(QSE) 誘發的絕緣體相變,歸因於表面態產生的拓樸相變所造成之外,其實存在另一種可能引發相變的機制。更多精彩研究請見「研究成果」。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前往本中心網站查看(https://www.nsrrc.org.tw/chinese/publicBrief.aspx?ViewID=20200925040404307)
第114期目錄如下:
  • 編輯的話
  • 重要事務
  • 近況報導
  • 專文
    • TPS 45A次微米軟X光能譜實驗設施之實驗站功能與試車成果概要
  • 研究成果
    • 人類DNA甲基轉移酶DNMT3B修飾DNA之結構研究
    • 以冠狀病毒核殼蛋白非典型交界面為標靶開發抗病毒藥物
    • 利用同步輻射奈米勞厄繞射探討二硫化鉬與基板的局域非凡德瓦磊晶特性
    • 新穎材料Cu2OSeO3之高壓誘發室溫Skyrmion相研究
    • 擴展光子來源—超晶格二維鹵素鈣鈦礦
    • 碳離子佈植二硫化錫薄膜與二氧化碳分子相互作用和吸附之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機制研究
    • 利用X光吸收近邊緣結構技術探討表面分離單層誘發π-共軛聚合物的重新排列
    • 拓樸半金屬薄膜中的表面態庫倫斥力加速誘發金屬-絕緣相變
    • 鎢酸鎳鉬酸鈷複合奈米片應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之電化學性質及反應機制研究
    • 高壓引發PbCoO3順序電子自旋態躍遷和金屬間電荷轉移
    • 新型多孔隔離膜對高電流密度下電鍍鋰金屬的影響
    • 核殼結構AuFe@FeOx-CFC電極材料對環境中痕量銻的型態分析
  • 光源運轉及實驗設施
  • 用戶資訊
  • 同步加速器光源相關會議與課程
  • 光源運轉時間表